以两个结合为指引守护好中华文化根脉

创造性提出并阐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一个结合”本质上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解决中国的问题。“第二个结合”本质上是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通。我们要在“两个结合”思想指引下,学深悟透,守护好中华文化这个根脉,推动文化传承发展,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首先,深入学习中华经典,推动文化“两创”。 学习习文化思想,要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让中华文化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近年来一系列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艺术作品,“出彩”又“出圈”,有效地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例如央视春晚《只此青绿》、河南春晚《唐宫夜宴》、电影《长安三万里》充满创意,深受欢迎。这些成功经验值得大力学习和借鉴。 要深入推进文化“两创”,还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华经典的阅读和学习。近期央视《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以沉浸式实景演绎、电影化拍摄等创新手段,再现唐宋八大家的传奇人生,很受欢迎。不少观众收看后却很感慨,唐宋八大家如此重要,可对于八大家创作的古文名篇,似乎了解得很有限。举例来说,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创作了诸多经典篇章流传千古,但平时很少有机会了解他的古文作品。目前中学语文课本必修部分对韩愈古文只选录了《师说》和《马说》两篇,远远不能反映韩愈古文的成就。从整体上看,唐宋八大家的古文名篇,入选语文课本都比较少。了解八大家的成就,光看综艺节目演绎他们的人生故事是不够的,需要更多阅读学习他们的古文名篇,这样才能为深入推进“两创”奠定更好的基础。如何让以八大家古文名篇为代表的中华经典更多地得到传播推广,很值得深思。 其次,在短视频日益流行的当前,要守护好汉字书面阅读传统。 当前,中华文脉的传承发展既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新的时代挑战。互联网时代各种新的传播方式为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提供了许多新手段、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亟须关注的问题。 近几年,短视频传播迅猛发展,越来越成为人们每日信息的重要来源。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重视频轻文字”的现象。短视频以图像传播为主,轻视文字表达。近些年的媒体融合转型,存在着过分看重短视频、轻视文字传播的不良倾向。文字可以表达的内容,一定要做成视频,配上与主题无关的图片,叠加所谓的全媒体元素,既给用户增加了阅读障碍,也弱化了传播系统的文字表达能力。许多短视频中的汉字运用,错误频出,极不规范,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短视频泛滥对广大青少年的危害尤为严重。当前大量中小学生,课余时间沉迷短视频,分配在汉字书面阅读上的时间越来越少。一个人在青少年阶段如果形成看视频的习惯,就很难再深入提高汉字书面阅读能力。 汉字是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中国历史上,“书同文”是团结统一的基础,中国汉字及其书面语的传承不绝,对推动社会文化发展、凝聚人心,起到重要作用。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都离不开汉字及其书面语的维系。 高度重视汉字对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重大意义,他在考察安阳市殷墟遗址时指出:“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为我们保存了3000年前的文字,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 当前短视频的泛滥,极大削弱了汉字及汉字书面阅读的深入传承,广大青少年如果因沉迷视频而忽视了汉字阅读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以汉字为基础的书面语文化将严重衰落。缺少汉字书面阅读训练,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会随之降低,在社会治理层面,会加剧网络传播群体极化现象,引发更多社会矛盾。这是信息时代中华文化传承面临的巨大挑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要从守护好中华文化根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高度,大力传承提倡汉字书面阅读与写作,采取有效手段降低短视频泛滥的危害。守护好汉字,守护好汉字书面阅读,守护好中华文化的根基。 总之,我们要在习文化思想的指引下,深入贯彻“两个结合”,守护好中华文化根脉,创作出更多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品,坚定文化自信、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刘宁,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典文献研究室主任) 来源:人民政协报

Similar Posts